四君子汤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效果及其机制

作者:尤红娟; 李筱媛; 韩亚斐; 周泉; 陈雪红; 吕秋兰; 姚如永*
来源:精准医学杂志, 2023, 38(04): 334-339+344.
DOI:10.13362/j.jpmed.202304011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酒精模型组(B组)、四君子汤低剂量组(C组)及四君子汤高剂量组(D组),B~D组小鼠每天灌胃体积分数0.56的乙醇溶液(6 g/kg),A组小鼠每天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时C、D组小鼠再分别每天灌胃5、10 g/kg的四君子汤,每5 d测1次小鼠体质量,实验持续18 d。灌胃结束后,采集小鼠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麻醉后,眼眦取血,收集血清进行肠道通透性检测;收集小鼠血液和肝脏、脾脏组织样本,测定各组小鼠的肝、脾指数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含量,利用苏木精-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D组与B组相比,小鼠体质量及肝指数、脾指数差异有显著性(t=3.53~4.41,P<0.05),血清中ALP、T-BIL、TG水平显著降低(t=3.51~5.60,P<0.05);C、D组与B组相比,小鼠血清中ALT、AST、TC水平显著下降(t=2.19~7.62,P<0.05)。病理结果显示C、D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中肝索形态恢复正常,肝脏脂肪蓄积减轻;脾组织中红髓白髓分界清晰。肠道通透性结果显示,D组与B组比较,肠道通透性显著降低(t=3.19,P<0.05);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显示,C、D组较B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Dubosiella、Bifidobacterium、Allobaculum等有益菌含量增多,Prevotellaceae_UCG-001、Alloprevotella等致病菌含量降低。结论 四君子汤可有效改善酒精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变化实现的。

  • 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基础医学院; 青岛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