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从学生自身运动能力的微观视角,探索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存在的特征和影响因子,以期提高学生劣势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8 406名(9 302名男生,9 104名女生)学生的14项运动能力进行测试。研究结论:第一,不同地市中小学生整体运动能力发展呈现非衡性特征,石家庄最高,西安应注重峰值提升,成都男生、女生均应注重低年级运动能力提升;三个地市均高中阶段下滑,应注重保持和提升。第二,男、女生运动能力均呈波浪式发展趋势;女生起始水平和峰值普遍高于男生,应注重峰值后的保持水平;男生应注重起始水平和最高能力的提升。第三,不同地市男生优势、劣势能力既有差异性,也存在共性,普遍存在的劣势能力为:肩关节灵活性、物体精准控制和下肢平衡稳定;不同地市女生优势、劣势能力相同,普遍存在的劣势能力包括:协调、物体精准控制和下肢平衡稳定。第四,同一地市男、女生影响因子均存在差异性,子能力分散,但也有共性,教学训练应针对个性因素,扬长补短;针对共性影响因子,应普遍注重提升。
-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