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王羲之尺牍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魏晋尺牍中的"短笺"与"长疏"的形式与内容问题。首先,采用排除法证明了传世魏晋尺牍中"短笺"存在的可能性,并讨论了其形式的完整性问题。其次,根据"实用型"和"议论型"的尺牍分类,对"长疏"书简的形式问题进行了探讨。魏晋时的"长疏"经常采用"上下纸"的形式,"下纸"存在着不规范性和私密性等特点。由"长疏"的这些形式与特点,也就很容易解释魏晋尺牍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文中以梁陶弘景《真诰》所收杨羲尺牍作为间接证明材料,揭示了王羲之《十七帖》诸帖中阙"月日名白"的现象,并非是其"残缺不全",而是魏晋人撰写"长疏"时附在"下纸"之后的一种"别疏"形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