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双胎小早产儿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康; 王军; 徐文英; 潘兆军; 胡金绘; 武荣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1): 84-87.

摘要

目的分析双胎小早产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收治的胎龄<32周、住院时间≥2周且痊愈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双胎早产儿纳入观察组(n=62),按1∶1的比例随机选取入选的单胎早产儿为对照组(n=62)。根据分娩顺序将观察组分为大双组(n=30)和小双组(n=32)。根据每对双胎中出生体重的高低,分为轻胎组(n=20)和重胎组(n=20)。分析各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观察组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小早产儿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36)。观察组小早产儿新生儿窒息(χ2=4.052,P=0.044)、喂养不耐受(χ2=4.826,P=0.028)和宫外发育迟缓(χ2=3.929,P=0.048)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小双组小早产儿在新生儿窒息(χ2=6.087,P=0.013)和呼吸窘迫综合征(χ2=3.996,P=0.046)的发生率高于大双组。轻胎组小早产儿在喂养不耐受(χ2=6.667,P=0.010)和宫外发育迟缓(χ2=6.465,P=0.011)发生率高于重胎组。结论双胎小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和宫外发育迟缓;后出生的小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体重轻的小早产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和宫外发育迟缓。

  • 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