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对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障碍的抗抑郁疗效比较

作者:王成瑜; 周燕玲; 刘伟健; 郑伟; 詹妍妮; 蓝晓凤; 宁玉萍
来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 21(08): 546-551.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21.08.003

摘要

目的 探讨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重复氯胺酮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的一项单臂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的事后研究,纳入32例焦虑型(n=23)和非焦虑型(n=9)双相抑郁患者。焦虑型双相抑郁被定义为符合DSM-5双相障碍目前为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且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分≥7分。在维持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和(或)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稳定使用的情况下,两组均接受6次重复亚麻醉剂量(0.5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治疗,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4 h、每次治疗后24 h和末次治疗后2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 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经重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的有效率(末次治疗后24 h,5/8比14/19;末次治疗后2周,4/7比11/17)和缓解率(末次治疗后24 h:4/8比9/19;末次治疗后2周:4/7比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混合模型显示,控制基线MADRS评分后随访时间对MADRS评分具有显著效应(F=20.558,P<0.001),经治疗MADRS评分逐渐降低,焦虑亚型对MADRS评分无显著效应(F=0.309,P=0.582),焦虑亚型和随访时间无显著交互作用(F=0.215,P=0.988)。结论 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在接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后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氯胺酮对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同样有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