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椎体内移动、二次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4例(94个椎体), 均为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1个月, 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 腰部活动受限。随机分为二次撑开扩张组及单次扩张组。44例(49个椎体)二次撑开扩张组在施行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第一次撑开扩张后, 使球囊在椎体内移动, 行二次加压撑开扩张, 灌注骨水泥椎体成形。单次扩张组40例(45个椎体)常规进行单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 8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 随访时间18~24个月, 平均22个月。二次撑开扩张组平均手术时间48 min, 出血量8~15 ml, 每椎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1 ml, 无一例骨水泥外溢或尾影形成。单次撑开组平均手术时间44 min, 骨水泥平均注入量3.2 ml, 出血量10~15 ml;出现骨水泥前方或侧方外溢2例, 1例椎弓根内形成尾影。二次撑开组术前VAS评分8.5分, 术后2.9分;椎体高度术前2.1 cm, 末次随访2.8 cm;Cobb角度术前33°, 末次随访20°。单次撑开组术后疼痛缓解满意, 椎体高度术前2.0 cm, 末次随访2.4 cm; Cobb角度术前32°, 末次随访27°。两组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两组平均骨水泥注入量、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撑开组患者2例出现骨水泥外溢及渗漏, 1例骨水泥尾影形成, 并发症发生率5.6%。结论球囊在骨折椎体内移动进行二次撑开扩张, 可使骨折复位有所改善, 椎体高度恢复增加, 部分改善后凸畸形;适当降低了注入骨水泥时的压力, 增加骨水泥注入量, 减少骨水泥的外溢、渗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单位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