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和组织学表现的研究

作者:刘俊豪; 姚欣强; 黄祖成; 黄志平; 吴晓亮; 吴秀华; 季伟; 孔刚刚; 李榕; 朱青安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 35(01): 31-3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1.007

摘要

目的建立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24小时后其MRI及组织学表现。方法 2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中度损伤组(n=9)、重度损伤组(n=9)和假手术组(n=4)。直径为3.0 mm的打击头由电磁伺服材料试验机驱动,对准C5脊髓左侧行高速挫伤(500 mm/s)。根据打击头的位移距离分为位移2.0 mm组(中度损伤组)和位移2.8 mm组(重度损伤组)。假手术组仅暴露C5脊髓,不进行挫伤。损伤后24小时每组随机取两例行MRI影像学检查,所有动物均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横断面脊髓出血面积。结果中度损伤组打击力和位移分别为(2.47±0.39)N和(1.99±0.02)mm,重度损伤组打击力和位移分别为(5.16±0.82)N和(2.76±0.02)mm,中度损伤组的打击力明显小于重度损伤组(P<0.05)。MRI结果显示,中度及重度损伤组均可见C5左侧脊髓信号改变。HE染色显示脊髓左侧有明显的出血及脊髓组织结构破坏,中度损伤组损伤中心横截面出血面积(0.012±0.006)mm2明显小于重度损伤组(0.039±0.006)mm2(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兔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能够控制挫伤位移,实现对脊髓的高速打击。不同程度的颈脊髓半侧挫伤在打击力、MRI影像学及组织学上均有不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