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给予假性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采用起立-行走实验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作为评定指标。结果组内比较: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相比,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30 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治疗后即刻、7 d、14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治疗组UPDR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30 d时,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UPDR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UPDRS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高频组、低频组患者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14 d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30 d,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SCOPA-AUT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SCOPA-AUT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P<0.05)。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安全性较好,且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 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