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联合柔红霉素与伊达比星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初治AML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简称DA方案)组(DA组,n=121)和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简称IA方案)组(IA组,n=79)。DA组患者给予柔红霉素45~60 mg·m-2·d-1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100~200 mg·m-2·d-1分2次静脉滴注3~5 h,第1~7天。IA组患者给予伊达比星10~12 mg·m-2·d-1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100~200 mg·m-2·d-1分2次静脉滴注3~5 h,第1~7天。1个诱导治疗疗程后获得部分缓解(PR)或原始细胞下降≥60%的患者再重复原方案1个疗程,如果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结束后仍未获得完全缓解(CR),换用其他化学治疗方案;获得CR的患者继续应用原方案再巩固治疗1个疗程。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状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后,IA组患者CR率显著高于DA组(P <0.05);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后,IA组患者总缓解率(ORR)显著高于DA组(P <0.05);总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2组低危、中危、高危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综合预后分层,IA组预后良好患者的CR率、ORR显著高于DA组(P <0.05),但2组预后中等、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60岁患者的CR率、PR率、未缓解(NR)率及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IA组<60岁患者的CR率显著高于DA组,PR率显著低于DA组(P <0.05); 2组<60岁患者的NR率、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IA组患者中枢神经浸润发生率低于DA组(P <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A组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OS)、无疾病进展期(PFS)分别为29.30、19.16个月,D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18.68、11.82个月,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均显著长于DA组(P <0.05)。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33.05、21.87个月,D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20.12、12.79个月; IA组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患者的中位OS、PFS均显著长于DA组(P <0.05)。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27.97、17.27个月,DA组患者中位OS、PFS分别为17.92、10.78个月;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后达到CR的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均显著长于DA组(P <0.05)。2组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后达到CR的患者的中位OS、PFS均短于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患者(P <0.05)。结论与DA方案相比,IA方案治疗AML见效快,尤其对较年轻患者疗效更显著,且中枢神经毒性较小,安全性更好,可一定程度延长AML患者的生存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