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华东地区梅毒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和滴度变化情况及滴度有效控制相关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其中华东地区报告的分娩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共5 206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和药物治疗等信息,描述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监测情况和滴度分布特征,比较规范与非规范滴度监测、基线与分娩前/孕晚期孕妇的构成差异,并将基线和分娩前/孕晚期滴度均有记录的3 940例孕产妇纳入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有效控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28.1±5.8)岁。接受了青霉素治疗、其他替代方案治疗和未治疗的孕产妇分别为2 967(57.0%)、281(5.4%)和1 958例(37.6%)。349例(6.7%)孕产妇的滴度转阴,251例(4.8%)降低4倍及以上,而有28例(0.5%)升高4倍及以上。与无既往感染史的孕产妇相比,有既往感染史者孕期滴度得到有效控制的OR(95%CI)值为1.49(1.18~1.88);与≤28孕周就已开始治疗者相比,>28孕周开始治疗者或未治疗者孕期滴度得到有效控制的OR(95%CI)值为4.09(3.19~5.24);与青霉素治疗组相比,其他替代方案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孕期滴度得到有效控制的OR(95%CI)值分别为2.35(1.46~3.76)和1.55(1.13~2.12)。结论我国华东地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中孕期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转阴或者降低4倍及以上者所占比例较少,无既往梅毒感染史、孕期及早开始治疗和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感染孕产妇孕期滴度易得到控制。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