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熙载和柏拉图分别代表了中西方镜喻向日喻的转变所包含的两种不同指向,这两种指向暗合中西方不同的思维特征,并导致二人在文艺思想上存在截然不同的特质。刘熙载以日喻代替镜喻,从审美意义上突显中国传统心静如明镜、至虚以达情景交融的审美思维特征;而柏拉图以洞喻为桥梁,沟通基于摹仿论的镜喻和基于理式论的日喻,从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突显西方究极理性以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特征。但在刘熙载注重"心学"以及柏拉图引入洞喻侧重灵魂之观上,二人在心灵和艺术层面最终又存在某种惊人的相通一致性。二人文艺思想存在的优越性与缺陷性,或许可以通过将它们互补"拼接",以呼应生命因审美和知识的完满,而拥有切实的生存论意义和存在性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