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电路调控血池成像技术对隐匿性冠心病灌注与舒缩功能的特征研究

作者:李小东; 张遵城; 董萍; 苏倩; 闫旭新; 常津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5, 19(02): 160-168.
DOI:10.13339/j.cnki.sglc.2015.02.015

摘要

目的利用门电路调控血池成像技术探讨隐匿性冠心病(LCHD)患者的心脏灌注与舒缩的功能学变化特点,旨在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选择164例患者,分3组。LCHD组39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50.0岁。阴性对照(NC)组4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7.3岁。阳性对照组(即陈旧心肌梗死组,OMI组)79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6例;年龄2683岁,平均年龄57.4岁。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门电路调控心室功能闪烁显像,各组参数分析比较时,将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然后进行F检验。结果除最大充盈时间(TPFR)外,3组间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LVEF、PFR和PER)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LCHD组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HD组泵功能显著高于OMI组(P<0.01)。LCHD组左心室功能参数分析的结果显示,心脏充盈、收缩变化幅度未超过20%,心脏代偿掩盖其器质性变化。结论 LCHD的功能影像学特征呈现为可逆性放射性缺损或分布减低,对心脏舒缩功能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OMI组。门电路调控的闪烁成像技术应用于LCHD早期无创诊断,可发现心脏轻度器质性变化的特点。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