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复诊率的影响

作者:贺良; 邓伟民; 朱梅; 赵东宝; 吴方; 陈小燕; 王宏智; 巴建明; 卢艳慧; 于明香; 戴青; 庞亚飞; 皮银珍; 江榕; 张松菁
来源: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 10(03): 267-270.

摘要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得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OP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尽管近年来我国OP的诊治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诊断率低、疗效差、治疗依从性差,复诊率较低等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较复杂,可能与抗OP药物尚缺乏有效方便的监测指标,影响了临床疗效,患者对治疗缺乏信任等有关。因此,如何通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