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建立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CMV)肝胆损伤豚鼠模型,为探讨巨细胞感染对肝胆系统损伤的机制构建载体.方法 分组①孕晚期(P组):分为3组,孕40~43 d腹腔接种1×10 9TCID/ml病毒悬液1 ml(P1组)、注射生理盐水(P2组)、不注射(P3组).各组活产子鼠分别于生后12~24 h,生后10 d,生后20 d取血液、肝脏及肝外胆道标本;②新生鼠(N组):生后12~24 h腹腔注射1×108TCID/ml病毒悬液1 ml.分别于生后10、20、30d取标本,同前;③幼鼠(Ⅰ组):生后7~10d腹腔注射1×108 TCID/ml病毒悬液1 ml.分别于注射后10、20、30 d处死取标本.血液肝功能检测.肝脏及肝外胆道标本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标本冰冻切片原位杂交检测gpCMVmRNA在肝胆系统的表达.结果 ①肝功能:孕晚期病毒感染子鼠出生时及生后10 d TB、DB、ALT、AS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至生后20d各指标均明显降低接近正常.P1d10组部分子鼠出现肉眼可见大便变白,伴TB和DB水平的升高.新生鼠病毒接种后10dAST水平较20d组和空白对照升高(P=0.027,P=0.043);②子鼠生长发育:孕晚期感染子鼠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 9,P=0.002 7).至生后20d体重增长明显落后;③组织病理:63.6%的孕晚期感染小鼠肝脏存在单核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理改变,小叶间汇管区破坏和纤维化,合并小胆管增生.新生鼠仅生后即刻接种组出现肝脏病变(3/8),但程度较孕晚期组明显减轻.幼鼠组未见明显肝脏病变.gpCMV阳性杂交信号表达于内皮上皮细胞及汇管区基质内,肝细胞内未见表达.孕晚期感染小鼠gpCMV阳性率17.27%,低于新生组和幼鼠组子鼠肝胆系gpCMV-Mrna阳性率(55%,50%,P=0.011<0.05).结论 孕晚期和出生后即刻腹腔接种未经strain-2传代gpCMV病毒可导致子代豚鼠的感染和肝胆系统炎症损伤.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