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黄化新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

作者:李超汉; 朱丽华; 杨红娟; 宋荣浩; 顾卫红*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11): 3726-3734.
DOI:10.13271/j.mpb.017.003726

摘要

对菜用大豆自然黄化突变体VS-5Y及其亲本VS-5,以及上海市崇明岛菜用大豆地方品种‘乌大青’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物质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VS-5相比,VS-5Y的株高降低了1/3,单株鲜荚产量降低了1/2,荚皮和籽粒均突变为黄色,种子百粒重也显著降低。与VS-5相比,VS-5Y和‘乌大青’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苗期显著低于VS-5,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在生长前期也明显降低。随着生长至成株期,VS-5Y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与VS-5相当,但是到了开花期和结荚期,VS-5Y的叶片、茎秆和豆荚均迅速转黄,表现为整株黄化。VS-5Y在黄化期间的叶绿素a/叶绿素b明显高于VS-5,其叶绿素b的缺失程度高于叶绿素a。‘乌大青’则仅在苗期表现黄化,随着生长,其叶绿素含量和Pn等逐渐转为正常。此外,VS-5Y在黄化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高,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低。本研究为探究大豆黄化机理和利用叶色突变作为标记性状用于菜用大豆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种质和理论研究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