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盆地新发现原油的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作者:李玉宏; 高岗; 王行运; 屈童; 韩伟; 宫振奇; 张文; 党文龙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02): 346-353.

摘要

渭河盆地地热井中意外发现有石油产出,打破了该盆地无油的历史定论。为了认识该原油的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对采集的地热井原油的物性、族组分含量、饱和烃含量、甾烷与萜烷组成、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原油以饱和烃为主、芳香烃和沥青质次之,胶质含量最低,属于正常含蜡、低硫、轻胶质原油。饱和烃色谱呈双峰型,主峰为C15和C22,CPI和OEP值分别为0. 93和0. 90。原油母质成熟度较高且主要来自浮游水生生物和少量高等植物,并有藻类有机质的贡献。正构烷烃中低碳数(C14—C22)的碳同位素值随碳数增加而从-27. 1‰降低到-30. 3‰;当碳数高于C22后,碳同位素值在-29. 3‰和-30. 4‰之间变化;姥鲛烷(Pr)和植烷(Ph)的碳同位素值重,分别为-26. 1‰和-24. 9‰。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表明了原油母质形成于较高盐度的水体中。通过邻区对比发现,该原油特征与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等已知产油层位的原油差别较大,显示出明显的地球化学与成因的特殊性。新发现原油表明渭河盆地应具有尚未发现的生烃源岩,对渭河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鄂尔多斯周缘盆地新层系油气调查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