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的热气球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遇冷忽视之后,在多次中外战争后被重新发现认识,并迅速在清政府和民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物件。热气球的军用、商用、民用和科学探索等功能被国人逐渐发觉,并逐步产生产生了中国的热气球热。这样的态度转变背后是中国处于外源性近代化转型的阵痛期,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国情和国人的拳拳救国心共同推动了中国热气球事业的发展。这一过程发展发展曲折,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如出一辙,同样源发于近代科技的落后,同样的外源性,同样的起步艰难和发展不足……文章将从图像考的角度来解读晚期民国热气球在中国发展的情况,并以此为切口,尝试回答“李约瑟之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