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霄燕; 王靖; 楚建民; 赵英杰; 郭琦; 浦介麟; 张澍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02): 120-12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4.02.011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SC-IVAs)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成功消融ASC-IVAs患者29例(ASC-IVAs组),另选我院同期成功消融的右心室流出道IVAs患者10例(IVAs对照亚组)和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对照亚组]作为对照组。建立三维激动/解剖标测图,分析两组间异常电位的发生和分布,及ASC-IVAs组中异常电位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ASC-IVAs组患者前电位发生率、消融前后晚电位平均振幅和消融后QRS-晚电位间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SC-IVAs组中,与非成功消融点相比,成功消融靶点的前电位平均振幅较小(P<0.05),且消融前后晚电位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QRS-晚电位延迟对ASC-IVAs患者成功靶点的预测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结论 :ASC-IVAs消融靶点处常可记录到前电位和晚电位,其中晚电位指导消融的意义较大,晚电位延迟可作为成功消融靶点较为敏感和特异的预测指标。

  • 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