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直以来,专项计划学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质疑他们高考成绩较低、大学学业表现不佳等声音。然而,劣势家庭背景、早期教育以及受专项计划倾斜等因素亦使通过政策倾斜得以进入重点大学的专项生产生自我怀疑、不自信、压力大等非认知问题。本文通过访谈3所重点大学的专项生,以"负担综合征"为理论基础对其非认知表现进行解读,该理论描述了一种无法内化个人成就、怀疑自我能力、认为自己"名不副实"的心态。研究发现:专项生把成功录取归因为政策、他人帮助、运气等外部因素,诱发了"负担综合征";他们了解自己缺乏学业与能力准备,希望通过额外努力来弥补,陷入"负担综合征循环";他们在与同伴比较的压力下倍感焦灼,通过回避比较来掩饰差距;他们拒绝被当成特殊群体对待,因害怕被发现专项生身份而回避受助。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专项生的独特性,把"负担综合征"作为其显性且特殊的非认知表现,并建议通过加强入学适应辅导、开展团体心理互助、构建正向舆论反馈、积极应对学业失败等途径缓解相应的负面心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