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冲绳海槽西南端作为黑潮路径下一个高速沉降中心一直受到地球科学界的关注.在实验室对2005年5月中法合作航次在冲绳海槽南部取得的原状无搅动的深海沉积柱状样MD05-2908岩芯进行了沉积通量与沉积特征分析,并对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样品在分割后分别进行了AMS14C分析、粗颗粒组分(>63μm)的提取及含水量的测定.结果显示,该34m长柱状岩芯底部年龄仅为6.8kaBP,其平均线性沉积速率达到了5m/ka,揭示出冲绳海槽西南端自中全新世以来具有非常高的沉积速率;结合含水量数据,其沉积通量也与研究区现代沉积通量相符合.根据17个AMS14C数据识别出了5期快速沉积事件(6790~6600,5690~5600,4820~4720,1090~880以及260~190aBP),其持续时间为70~200a不等,快速沉积期间其最大沉积速率可以达到21.2m/ka.通过与相邻的ODP1202站对比后发现,研究区沉积物皆以细颗粒的黏土与粉砂质为主,粗颗粒组分所占比重总体不到5%.台湾岛东北部丰富的降雨量使得宜兰境内的兰阳溪可以携带大量陆源物质进入宜兰陆架并进一步向冲绳海槽输运,成为研究区重要的物质来源.这5期快速堆积事件主要是与气候变化引起的区域性降水增加有关,另外岩芯也记录到由地震、风暴等因素引起的小时间尺度的沉积增强事件.由地震、风暴等引起的侧向与底层传输使得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更为复杂,但同时也为冲绳海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