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时至今日,人们基本上还是用西方传统哲学所使用的概念化、对象性的思维方式来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就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整体和主流言,它寻求的是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当场生成和构成着的情境形上本体,相应的思维方式就是前思的或情境反思的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这种情境本体和情境反思方式富有深刻的现象学思想识度。然而,中国古代连“哲学”这门学科门类都没有,何以能形成这种精深的、早在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等理论出现之前就明确提出和阐发了的情境本体和情境思维方式?其中原因与汉字有重要内在关系。汉字不仅有形、声两个编码,同时可传达两个信息量,更重要的是汉字不像一切拼音文字那样在构型上是一维的线性形式,汉字是方块字,有左右或左中右、上下或上中下结构,是二维性的平面结构,这种“面”结构本身有表意性,是一种情境性的象思维。所以,汉字从根本上孕育、孳乳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情境本体和情境反思的思维方式,汉字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情境本体和情境反思的思维方式有内通性。就汉字的产生言,它与非常古老的结绳纪事活动有关,即先有结绳纪事活动,后来人们将这种实物性的纪事形式移植、翻译到了平面上,这就是《易》的卦图图式;从卦图图式这里同时向两途趋进:一途是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和运算之方,这是算术之路;另一途是中国古代的文字,这是书契之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