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研究中国文化时提出,中国“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早在尧舜时期,氏族首领即以孝作为美德,感召氏族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商周时期,人们相当重视孝:“《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周朝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逐渐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诗经》中有“永言孝思,孝思维则”的句子,提倡把恪守对长辈的孝顺作为人生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