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部地区大学生心理韧性、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练家豪; 马迎教; 蒙明虑; 杨益东; 覃健*; 张志勇*
来源:右江医学, 2021, 49(06): 449-455.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1.06.009

摘要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探索桂西地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人际信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信任量表(IT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桂西地区11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桂西地区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不同专业、民族、任职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非医学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医学生(P<0.01);少数民族学生的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汉族学生(P<0.05);学生干部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医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分及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分高于非医学生(P<0.01);不同专业、民族、任职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无差异。除强迫症状因子与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无相关外,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ITS总分、心理韧性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0.301≤r总分≤-0.092,P<0.01;-0.348≤r因子≤-0.072,P<0.05)。心理韧性总分、父母离异情况、专业、ITS总分、民族、生活费情况、父亲文化程度、任职情况、年级共9个因素可以预测桂西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2=0.171。结论桂西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干部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韧性、人际信任是桂西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心理韧性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有利于提高桂西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