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冷战初期,美国为了遏制亚洲共产主义力量,曾向东南亚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援助项目,但这些援助项目的成效大相迥异。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对缅甸的态度经历了从置身事外、有限援助、全面援助再到援助缩减的演化历程。当缅甸甫一独立便向美国寻求援助时,美国认为缅甸无关自身利益,于是选择袖手旁观;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美国才启动旨在防范共产主义“颠覆”缅甸的对缅援助计划;在朝鲜战争爆发和中国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美国对所谓的共产主义“扩张”更为恐慌,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缅援助力度。然而,令美国始料未及的是,中缅之间的地缘政治条件和中国与缅甸的外交关系,成为美国实施对缅援助计划的主要干扰因素。作为一个与中国接壤且刚刚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民族国家,缅甸恪守“中立主义”外交方针,始终拒绝与美国结盟,以图营造平稳的中缅关系。最终,美国冷战思维与缅甸地缘政治思维的差异,促使缅甸中止接受美国援助。美国对缅援助计划的扩张与缩减,是中、美、缅三方国家安全策略博弈的结果,反映了亚洲冷战格局的复杂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