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钠通道抑制剂对心房间及心室内传导时间的浓度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影响和对乙酰胆碱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作用,探讨晚钠电流抑制剂抗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 19只新西兰兔离体心脏采用改良K-H缓冲液灌流,在不同的起搏频率下(3.3 Hz、5.0 H2和6.6 Hz),给予不同浓度的雷诺嗪、普罗帕酮和TrX(tetrodotoxin),分别记录相应的心房间及心室内传导时间;并采用乙酰胆碱诱发的房颤模型,观察雷诺嗪对房颇负荷的影响。结果雷诺嗪(115μmol/L,n=6)在不同刺激频率下均显著延长心房间传导时间,呈浓度和频率依赖性;在心室,雷诺嚎只有在高浓度(≥15μmol/L)时才显著延长心室内传导时间;TTX和普罗帕酮相似,在不同刺激频率下,当浓度增加到1μmoL/L以上时,显著延长心房间及心室内传导时间。雷诺嗪使心房间传导时间的延长显著大于对心室内传导时间的影响(n=7,P<0.01),而TTX(n=7)和普罗帕酮(n=6)延长心房内传导时间及心室内传导时间的程度相类似(P>0.05)。雷诺嗪(10-30μmol/L)降低心房最大可激动频率并降低乙酰胆碱诱发房颤的负荷(n=5和4,P<0.05)。结论晚钠电流抑制剂雷诺嗪与传统钠通道抑制剂(TTX及普罗帕酮)相比有显著的心房选择性,可延长心房间传导时间,降低心房最大可激动频率,抑制乙酰胆碱诱发的房颤。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