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栀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整理栀子化学成分,从PharmMapper获取活性成分的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收集UC的相关靶点;Veen工具筛选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KEGG),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栀子18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53个,与UC相关靶点128个,TNF、IL6、AKT1、IL1B、TP53等为关键靶点。KEGG通路显示AGE-RAGE、1L-17、TNF通路等为栀子治疗UC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与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初步揭示栀子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为栀子的深入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