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根据所接受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接受CT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情况、误诊和漏诊率、检出准确率及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5, P=0.0476<0.05)。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73, P=0.0016<0.05)。对照组影像学检查误诊6例,漏诊7例,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15.4%(6/39)和17.9%(7/39);研究组误诊和漏诊各1例,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为2.6%(1/39)。研究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5、5.0143, P=0.0476、0.0251<0.05)。研究组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为(23.80±3.1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22±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84, P=0.0000<0.0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虽然操作时间相对较长,但能够减少漏诊和误诊事件的发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因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