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南方型黑杨(Populus spp.)栽培区的干旱问题逐渐严重,限制着人工林的生产力提升。研究南方型黑杨应对土壤短期间歇性干旱的性别生理响应差异,探讨不同性别黑杨的干旱适应能力和适应策略,为基于性别的黑杨造林无性系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南方型黑杨栽培区重点推广的4种雌性和3种雄性黑杨无性系当年生扦插苗为对象,以盆栽控水的方式进行土壤短期间歇性干旱(干旱–复水–干旱)处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无性系在土壤短期间歇性干旱过程中叶片质膜稳定性、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以及光合色素等生理指标的响应,探讨南方型黑杨在叶片生理响应和干旱耐受性方面应对土壤短期间歇性干旱的性别差异。【结果】受土壤干旱影响,雌、雄黑杨叶片均出现电导率上升,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等现象,表明叶片膜和光合系统受到一定损伤,而复水解除干旱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雌、雄黑杨在生理响应的水平和模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雌性黑杨在干旱胁迫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波动较大,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维持较高的水平,而复水后叶绿素含量可以快速恢复,但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较高水平;雄性黑杨在干旱胁迫时通过保持较高的细胞膜稳定性和稳定的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抗旱性,同时降低叶绿素含量以减少水分损耗。因此,在干旱条件下,雌性黑杨继续维持一定的光合和生长能力,但抗旱能力较低,而雄性黑杨相应具有较强的干旱耐受能力。此外,雄性黑杨无性系在应对干旱胁迫时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生理响应,而雌性黑杨存在较大的无性系间差异。【结论】雄性黑杨无性系整体上具有较高且稳定的抗旱能力,而雌性黑杨抗旱能力相对较弱,且无性系间差异较大,但在复水后的干旱间歇期可以较快恢复至正常的叶片生理状态。
-
单位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