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某军队医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及促进ADR上报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收集某军队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报的58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方法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既往不良反应史、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剂型、损害类型、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关联性、严重程度、处理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运用鱼骨图法分析我院ADR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存在问题。结果:58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1.64∶1,28 d~1岁年龄段患儿最多(29.31%);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68.96%);共涉及药物类别19种,以抗菌药物居首(62.07%),其次为中药制剂(15.52%);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给药和粉针剂为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49.18%),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4.42%);发生时间多在给药后24 h以内(58.62%),持续时间以24 h以内为主(82.76%);新的和严重的ADR有11例(18.96%),全部转归良好;报告人员职业均为医师。结论:该院儿科ADR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原患疾病、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需加强ADR监测和上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防范儿童用药风险,促进儿童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