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大约在200年前,元杂剧就划分出一些“行当”,大致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出现了12种“行当”,又称为“江湖十二脚(角)色”,这些角色在表演上均有独特的创造,也体现了“行当”在脸部化妆上的特点。脸谱和面具历史比戏曲要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面具又叫假面,最早是巫师所戴的面具,后来广泛地用于祭祀、乐舞、狩猎、护面、戏剧等人类活动中,逐渐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脸谱的演变和发展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