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混合过程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对气候变化、物质分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地震海洋学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到物理海洋学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突出优点。文章利用反射地震资料,通过斜率谱方法,分别获得了吕宋海峡以东黑潮区湍流段与内波段的耗散率及扩散率。结果显示,在剖面深度200~800m的平均耗散率为10–7.0W·kg–1,平均扩散率为10–3.3m2·s–1,比大洋统计均值10–5.0m2·s–1高约1~2个量级,与前人在吕宋海峡的观测结果相一致。湍流段和内波段的扩散率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湍流段扩散率高值区对应强流区域,推测这里是中尺度涡边缘,其次中尺度不稳定过程引起扰动增强,进而引起湍流混合的加强;内波段扩散率高值区出现在吕宋岛弧附近,推测是内波遇到岛弧地形发生破碎,进而引起强的内波混合。
-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