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清河流域内河岸带破碎化严重,人为干扰程度高,河岸带内自然植被已基本不复存在,为了更好地对流域内河岸带进行生态修复,以大清河流域内南拒马河、界河-龙泉河-清水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以及河岸带的乔木类型,对2条河道两侧25个河岸带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该区域河岸带类型可分为平原景观型、平原经济林型、平原人工护岸林型、低山经济林型和低山人工护岸林型5种;其中,平原景观型河岸带的乔木种类最丰富,占所有乔木种的40%;平原人工护岸林型河岸带草本种类最丰富,占所有草本种的23.08%;各类型河岸带内灌木较少。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类型河岸带的草本植物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指数方面由高到低为平原景观型、平原人工护岸林型、低山人工护岸林型、低山经济林型、平原经济林型。综上,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景观型河岸带应防止被人为破坏、同时注重病虫害的防护;人工护岸林型河岸带应根据立地条件,合理引进乔木树种,构建多条带混交林;经济林型河岸带则应对农药的施用进行管理,同时增种灌木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