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PPV治疗的RRD患者110例110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及手术方式后志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空气填充组90例90只眼,硅油填充组20例2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082)、性别构成比(χ2=1.538)、眼别(χ2=0.839)、平均病程(Z=-0.276 )、眼压(t=3.669 )、眼轴长度(t=0.76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Z=-2.101)、高度近视(χ2=0.013 )、晶状体状态(χ2=1.275)、logMAR BCVA (t=-0.681)、视网膜脱离范围(t=-0.970 )、裂孔位置(χ2=0.108)和数量(t=0.158)、是否累及黄斑(χ2=1.79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玻璃体空气、硅油填充分别为90、20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首次视网膜复位率、BCVA增加倍率和恢复速率、眼压、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椭圆体带和交叉结合带的变化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U ),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首次手术后,空气组、硅油组视网膜复位分别为87 (96.6%)、19 (95.0%)只眼。两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 )。空气组、硅油组下方裂孔7、2只眼,均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6个月,空气组、硅油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23±0.23、0.37±0.23;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P<0.001);空气组患眼BCVA优于硅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空气组、硅油组患眼BCVA增加倍率分别为0.69±0.28、0.48±0.30 logMAR单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5 ,P<0.05);CFT分别为(226.87±42.30)、(234.83±36.10)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8 ,P=0.657);出现黄斑前膜分别为3 (3.3%)、3 (15.0%)只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9,P=0.038 )。空气组、硅油组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分别为15、4只眼,视网膜下残余积液分别为1、2只眼,视物变形各3只眼。结论空气填充联合PPV能够有效治疗RRD,不仅适用于上方裂孔,也适用于下方裂孔;手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少;视网膜脱离尤其是黄斑脱离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单位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