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学校大气细颗粒物及内聚成分分析

作者:张浩玲; 李玉; 卢潮; 蔡伊珽; 郭艳*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22, 38(03): 380-383.
DOI:10.13329/j.cnki.zyyjk.2022.0081

摘要

目的 分析2018年中山市学校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2.5)浓度及其内聚成分水平,探索细颗粒物成分来源,提高精准治理效果,保护学生健康。方法 于2018年4—6月和10—12月通过选取的监测点采集大气颗粒物,分析各监测点PM2.5浓度及内聚成分水平和特点。结果 2018年中山市4—6月PM2.5浓度[(50.77±16.94)μg/m3]比10—12月PM2.5浓度[(124.12±98.48)μg/m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月镇区PM2.5浓度[(171.42±136.62)μg/m3]高于市区[(80.35±17.73)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分析中,监测地点的金属元素约占PM2.5质量的15%~36%,主要为自然源、燃烧来源及交通来源。分析出PM2.5中排名前10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均值变化为NO3->SO42->Cl->K+>NH4+>PO43->Na+>Ca2+>F->Mg2+,其主要的NO3-、SO42-、Cl-、K+、NH4+均值总和为33.09μg/m3,占总离子浓度的90.3%。结论 2018年中山市学校环境的PM2.5浓度呈现区域波动以及季节性变化,城区同镇区差距较为明显,4—6月和10—12月两个时间段差别明显;PM2.5主要来源是交通来源、燃烧来源及自然源三大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