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输血比例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血液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多发性创伤患者186例,依照输注血浆(FP):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A组(1:1)、B组(1:1 <比例<1:2)、C组(≥1:2)3组,各62例。比较3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输血后1、3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值(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输血后1、3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输血后1、3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大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及血容量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28d伤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B:RBC控制在1:1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常规指标,但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 单位
    诸暨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