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文人士大夫对五代浮艳婉丽的词风有所因革,并进一步探索词的抒情功能,在词中抒发"春女思,秋士悲"的感慨,书写庙堂之外的生命情感体验。文人在词中表达汲汲顾景而唯恐不及的晚景意识与春日闲愁,在对日常生活的深情体味中,兴起"人生有限情无限"之悲,却没有找到合理的应对方式,未能真正化解悲情,从而陷入价值建构的迷茫。至苏轼,始"以理释情",超越"人生有限情无限"的矛盾,以理性追询生活的应然状态与人的存在方式,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探索心灵和建构人生价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