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树脂型封闭剂与玻璃离子型封闭剂在龋高危儿童中的防龋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空白对照、受试者单盲、平行进行、为期5年的临床试验研究,在大连市开发区小学中选取至少有1颗第一恒磨牙有深窝沟或非成洞龋的7至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入选儿童分为3组,R组使用光固化树脂型封闭剂,G组使用玻璃离子型封闭剂,N组为空白对照组。在封闭后0.5、1、2、5年时进行回访,观察3组儿童第一恒磨牙新生龋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3组间龋病发生率的差异,使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干预方式、纳入研究的牙位分布及封闭前的窝沟状况对龋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共计419人(664颗牙)纳入研究,R组136人(219颗牙),G组130人(218颗牙),N组153人(227颗牙)。324人(515颗牙)完成5年回访,回访率77.3%。R组5年龋病发生率为13.4%(23/172),G组为22.5%(40/178),N组为34.5%(57/16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使用树脂型封闭剂和玻璃离子型封闭剂封闭是保护因素。与G组相比,使用树脂型封闭剂是保护因素。结论通过5年的观察,树脂型封闭剂和玻璃离子型封闭剂均能有效降低龋病发生率,树脂型封闭剂的防龋效果优于玻璃离子型封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