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胸部X线定位为"金标准",分析改良微泡实验法识别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在位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寻找一种可节约时间和成本、准确且无创的PICC尖端定位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和PICC门诊接受经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患者。纳入患者均依次完成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改良微泡实验法、胸部X线定位。分析改良微泡实验法中微泡密度分级与胸部X线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关系;以胸部X线定位为"金标准",计算改良微泡实验法识别PICC尖端在位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等诊断性评价指标。结果研究期间共120例患者入选,排除拒绝参加本研究、右心房超声不清晰、自觉不耐受、胸部X线不清晰者,最终108例患者均完成改良微泡实验和胸部X线尖端定位。根据胸部X线定位结果,108例患者中PICC尖端理想位置69例(63.9%),非理想位置33例(30.6%),异位6例(5.5%);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置管肢体、置管深度、置管科室、置管静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8例患者中改良微泡实验法Ⅰ级微泡74例(68.5%),Ⅱ级微泡25例(23.2%),Ⅲ级微泡9例(8.3%)。微泡密度与导管尖端位置存在相关性,呈中强度相关,列联系数C为0.662。改良微泡实验法判断PICC尖端在位的敏感度为95.7%(66/69),特异度为89.7%(35/39),漏诊率为4.4%(3/69),误诊率为10.3%(4/39),阳性预测值为94.3%(66/70),阴性预测值为92.1%(35/38),约登指数为0.85;两种方法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6。结论与胸部X线定位法相比,改良微泡实验法识别PICC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且操作简单、无创、用时少、费用低;可作为PICC二次调管的筛选性检查,尤其在ICU,有技术限制或尖端位置可疑者应再进行胸部X线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