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浮纹绮”是一种传统提花织物,由某学者命名。“浮纹绮”类丝织品出土于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等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多个墓地,获得多块文物,虽纹样不同但组织结构相同。学术界对此类文物结构各自观点不同,本文对其进行了结构与工艺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浮纹绮”结构不属于双层、双重(经或纬)组织,为简单提花组织;“浮纹绮”延续了商代经显花的方法,是一块经显花暗花绮;周代“浮纹绮”与殷商“隔经绮”显花原理的区别在于,“浮纹绮”除了地经纱、花经纱分工外,还依靠纬纱一梭地一梭花交替织造显花,经纬纱同时分工协作。对纬纱作用的关注,这与殷商时期的显花工艺有质的区别。本文从结构与工艺分析了“浮纹绮”结构转变成经重组织的过程与原因,以此证明“浮纹绮”的确是由简单组织向经重组织过渡的一种尚未成熟的组织结构。

  • 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