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髎穴的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

作者:范颖洁; 黄树敏; 谢小英; 陈卓华; 李雁冰; 聂斌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2022, 14(36): 106-109.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2.36.029

摘要

素髎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在多部古籍中皆有其记载,临床使用久,疗效佳。文章分析了素髎穴的体表定位及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及机体反应,阐述了主治机机及主要临床应用,从各个方面综述了素髎穴。素髎穴的治疗机制与神经分布等有一定关系,并与其所处解剖位置有关,在临床上应用素髎穴效如桴鼓,且适用病症较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相关典籍记载了素髎穴有调理脾胃、宣发肺气、宣通鼻窍、振奋阳气、祛邪外出、通窍泄热以及通畅下焦气机等作用。在现代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中显示素髎穴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治疗顽固性呃逆,同时由于其解剖结构位置可以治疗鼻部疾病如鼻炎、慢性鼻窦炎等。因其针刺位置组织末梢感受器为针刺升压点所在,针刺可出现喷嚏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促进脑部疾病后昏迷患者的苏醒。在临床上通过兴奋大脑皮质中枢及神经反射提高痛阈,针刺可降低神经应激功能,抑制伤害信息传递,因其机制可用于急性腰扭伤、原发性痛经、前列腺、足跟疼痛等下焦疾患。针刺素髎穴能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及休克。且素髎穴通过冲动中枢、兴奋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糖及血压,用于治疗高血糖及低血压。其疗效显著且作用广泛,应进一步在临床应用中拓展该穴位的应用范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