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东天堂山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的东段,河源深断裂带与大东山-浰源-罗浮东西向深断裂带交会处附近,中生代大长沙火山岩盆地中南部边缘。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开展了相关研究,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矿石的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的δ34SΣS存在2个峰值,分别为-0.5‰~0‰和5‰~6.5‰。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类似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认为成矿热液的初始硫源主要为岩浆硫,在成矿过程中因与浅部流体的混合,成矿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矿石的铅同位素结果显示,铅的来源与造山带源区有关,主要为上地壳铅,可能存在地幔铅的参与。结合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相关研究认识,根据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天堂山锡矿受构造控制的岩体侵位与成矿流体运移过程,并由此提出以成矿地质体和控矿构造为中心的“由脉找体、由晕找源由体找脉、由源找带”的就矿找矿思路,期望为天堂山地区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