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导致术后D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手术的时机将所有患者资料分为早期组(n=57)和延迟组(n=41)。其中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其中早期组介入时间在发病后72 h内,而延迟组介入时间超过发病后72 h。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之间的差异,并对导致患者术后DC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NIHS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2.19 vs 5.76±1.94,P>0.05),早期组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延迟组(91.23%vs 73.17%,P<0.05),2组患者术后DCI、CVS、再破裂出血、脑水肿及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随访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及巴塞尔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延迟组[80.70%vs 70.73%,(63.51±13.42) vs (52.78±12.65),P<0.05],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后DCI发生率为12.44%,低蛋白血症、Fisher分级Ⅲ~Ⅳ及WFNS分级Ⅲ~Ⅴ级是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9、5.48、8.074,P<0.05)。结论早期介入能提升栓塞效果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低蛋白血症、Fisher分级Ⅲ~Ⅳ及WFNS分级Ⅲ~Ⅴ级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发生DCI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望谟县人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