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北方地区8个湖泊和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水体卫生指示菌与肠道致病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于2010年丰水期(8—9月)和枯水期(11—12月),采集北方地区8个较大的湖泊和水库的水样,检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致病菌(包括志贺菌、沙门菌、弧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结果丰水期水样致病菌检出率为51.6%(16/31),高于枯水期的31.3%(10/32),丰水期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枯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05)。与枯水期比较,丰水期水样中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浓度均较高,而合格率均较低,除总大肠菌群的浓度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项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浓度与致病菌的检出率间均呈正相关性;在模型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4种指示菌检出浓度(对数值)的增加,致病菌检出的风险(OR值)随之上升,其中,丰水期为肠球菌每增加1个对数值,致病菌检出的风险增加最大(OR=1.702,95%CI:1.447~1.957),枯水期为总大肠菌群每增加1个对数值,致病菌检出的风险增加最大(OR=1.513,95%CI:1.337~1.689)。结论北方地区湖泊、水库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防护;肠球菌与致病菌的相关性最强,是较好的致病菌指示微生物。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