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通过低氧-复氧处理,分析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分子育种群体(M选育系)与传统育种群体(JH选育系)的低氧耐受性能差异。结果显示,M选育系与JH选育系在低氧状态下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52±0.058)mg/L和(1.000±0.053)mg/L。在低氧处理12h时,两系的血细胞总数(THC)均达最高峰,M选育系(26.58×106个/mL)高于JH选育系(23.88×106个/mL),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低氧处理24h时,M选育系的THC显著高于JH选育系(P<0.05)。在低氧处理3 h和24 h时, M选育系的血蓝蛋白含量均高于JH选育系(P>0.05)。在低氧处理3h时,M选育系与JH选育系的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分别下降9.55%与14.64%。在低氧处理3h和12 h时, M选育系的肝胰腺中糖原含量显著高于JH选育系(P<0.05)。在整个低氧期间, M选育系的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JH选育系,而乳酸含量均低于JH选育系(P>0.05); M选育系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JH选育系,且M选育系在复氧24h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显著高于JH选育系(P<0.05)。在低氧处理3 h和12 h时, M选育系的低氧诱导因子(Es-HIF-1α)与葡萄糖转运蛋白(Es-GLUT4)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研究表明, M选育系具有更强的氧运输能力、更高的糖原和可溶性蛋白储备与抗氧化水平,具备更好的耐低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