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高危因素,并建立预后风险的预测模型,从而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后出现AKI的高危因素确定及预后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017年9月—2021年4月因急性百草枯中毒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在疗程中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临床指标、疾病史、流行病学资料、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其高危因素。并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列线图,建立预后效果的预测预警模型。结果 在20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中,出现AKI的患者为154例,发生率为77.00%。在出现AKI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为41例,占26.62%,预后不佳者为113例,73.3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547,95%CI:2.108~9.723)、百草枯剂量(OR=12.425,95%CI:5.294~19.837)、中毒至入院时间(OR=8.659,95%CI:4.123~12.346)、APACHEⅡ(OR=4.821,95%CI:2.163~9.825)、合并严重疾病(OR=8.518,95%CI:3.327~11.637)、血浆乳酸(OR=2.225,95%CI:1.037~4.338)、合并酸中毒(OR=3.634,95%CI:2.317~10.527)、合并离子紊乱(OR=3.725,95%CI:1.525~8.658)出现AKI预后不佳的可能性更高,血红蛋白(OR=0.753,95%CI:0.418~0.939)则是急性百草枯中毒AKI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中老年人、合并严重疾病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后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较差;服药量较高、就医时间较晚是急性百草枯中毒后AKI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是AKI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