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形态及生理的影响,该研究以‘紫红龙’火龙果幼苗为材料,将4个不同浓度的SA(0.1、0.3、0.5、0.7 mmol·L-1)喷施叶片,48 h后4℃低温培养,于第0、第3、第6、第9天观察火龙果幼苗形态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呈现0级、Ⅰ级和Ⅱ级3个冷害等级,SA处理后的火龙果幼苗出现Ⅰ级冷害和Ⅱ级冷害的株数百分率均明显降低。(2)与低温对照相比,SA处理能降低火龙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并提高渗透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3)通过对不同SA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缓解冷害症状、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均以0.3 mmol·L-1 SA效果最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以0.7、0.1、0.5 mmol·L-1的SA效果最好。综上表明,外源SA处理能缓解4℃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的冷害症状,对于提高幼苗抗冷性有正向生理效应,并且0.3 mmol·L-1浓度较适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