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初的历史语境下,“由实学兴教化”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契合百废待兴的时代命题。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因此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为了谋求政治生存空间,理学官僚遂贯彻技术性政策于地方治理中,并由此实现了向技术官僚的转型。这一过程既缘于外部政治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是理学官僚力行践履时的自我觉醒与进化,体现了清代官僚政治因时、因势而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