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西部地区长33储层特征,确定了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成岩相类型进行划分,并探讨其与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强烈的胶结作用使砂岩储层原生孔隙遭到严重破坏,是致密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以成岩作用强度为要素,结合三端元将研究区储层成岩相划分为溶蚀-胶结(充填)相、胶结(充填)相2类成岩亚相,根据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关系,储层成岩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溶蚀-伊利石+绿泥石胶结相、溶蚀-高岭石+碳酸盐+硅质胶结相、高岭石+碳酸盐+硅质胶结相3种成岩微相;结合实际产能分析,溶蚀-伊利石+绿泥石胶结相产能效果最好,是有效的油气富集储层;溶蚀-高岭石+碳酸盐+硅质胶结相产能效果较差;高岭石+碳酸盐+硅质胶结相储层物性极差,以产水为主,难以形成有效的油气藏。
-
单位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