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是ICD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旨在评价本中心的ICD患者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方法入选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因室性心律失常植入ICD并能定期随访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和心功能情况程控ICD的各项参数,定期随访,询问ICD中所有信息,打印、存盘并对储存的腔内电图进行逐条分析,以确定ICD诊断是否准确以及治疗是否有效,判断有无ICD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结果3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了心律失常事件,ICD共记录到491次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事件(VT 383次,VF 108次),其中有11例(22%)发生过≥1次的不适当识别和治疗事件。14.3%(55/383)的VT事件为不适当识别,并导致了78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和9次电击治疗。VF不适当识别的发生率为26.9%(28/108),并导致了56次不适当电击事件。结论植入新一代ICD患者中,不适当识别和治疗发生率仍较高。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占50%以上;其次是由于电磁干扰或肌电干扰所致。

  • 单位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