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伊拉克东南部渐新世—中新世Asmari组普遍发育白云岩储层,横向上分布广泛,是主要的储集层之一。以M油田群渐新世—中新世Asmari组A油组白云岩储层为例,针对生产资料揭示的平面及纵向上不同部位白云岩储层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白云岩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A油组白云岩主要有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其中以泥—粉晶白云岩为主,次为颗粒白云岩。(2)碳、氧、锶同位素特征及阴极发光特征表明研究区白云岩形成在盐度相对较高的海相环境,结合A油组沉积期古气候特征以及石膏团块成因,认为白云岩为渗透回流成因。(3)研究区白云岩储层当孔隙度小于20%时,其渗透性明显优于灰岩储层,当孔隙度大于20%时其孔隙度要优于灰岩储层,但两者的渗透性差异不大,这与铸模孔的发育密切相关,纵向上受上覆Fatha组石膏下渗充填影响,Asmari组白云岩储层自A段顶部向下孔隙度逐渐增大。本项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优质储层纵横向展布规律研究及新井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